为一日烟火奉献余生。

月有阴晴圆缺。

也许有灵气,但怎会有完美。一方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死撑着不露出破绽,一方面被自卑杀死一万次内心又痛恨又无力,深知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又没有办法去表露。

袖手人間:

猜猜是谁呀。
一个胎死腹中的脑洞。
不打算写完。



-

我少时便阅览古文。那时我牙牙学语一般重复枯燥冗长之语,脑中还要思索几分它的真义。因为在先生那儿是不容敷衍的,不可不求甚解,不可囫囵吞枣,要把那字句左右在舌尖绕来又绕去,将它百般咀嚼,直至熟稔于心连其中奥义都参透。

有人翻来覆去仍觉食之无味如同嚼蜡,而我因天赋秉异远超他人,将那些经典一字不差徐徐说解。于是,在先生眼里,我臻于完美。

她时常津津乐道于我的理解。茶余饭后,她最爱同他人讲的,便是她心目中所谓至高境界,她边讲论,边还要用眼神暗示我上去总结我「如此完美」之缘由。他人觉出我的不凡,于是前来问我喜好,似乎是想从中探究出我能如此受先生喜爱的原因。

而我能怎样呢?我似献丑伶人。我说我喜爱行风雅之事,插花挂画焚香点茶皆我所能;我又说我喜「花间」里头的意象,雪月风花,极赋灵性,道来缠绵缱绻,好不动人,尤其是其中「月」之意象,清清冷冷,令人顿觉「高处不胜寒」,却又那般温柔,照这羁旅客子归乡一梦。

于是他们觉得我是个通晓诗书之人,琴棋书画兴许样样精通,确实是先生口中的「完美」之人了。但我说完之后转过身时抚摸我前额,全是细密的冷汗。先生不喜有残缺之物,我自然不得暴露我的真心。然而,我喜「月」之意象,最初不过是因为一句「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」,并非是其中包含人生哲理,而是因为我执着于有残缺之物,月即是如此。

世上本无完美,人无完人,先生苛求完美,注定无法体会到那残缺之中的真实之美。但我又能说些什么呢,我不过是先生座下一得意门生,兴许今后有望继承先生衣钵,但我是否真的符合先生眼中「完美」呢?自然不是的。当然,这些衷心言语,定是要被我带入三尺黄土九泉之下的,又怎会有人知晓呢?

Fin.

评论 ( 1 )
热度 ( 20 )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